日據時代: 1931年3月27日,在台北鐵路飯店成立台北社(Rotary Club of Taihoku),4月28日獲准加盟,於9月26日正式授證,創社社員28名,初屆社長為幣原 坦(T. Shidehara , 當時為台北帝國大學總長),例會時使用日語。
1931 - 1940 年間,在台灣共成立了三個扶輪社,原屬第70地區,1939年7月改制時編在第71地區。三個扶輪社如下:
戰後初期: 1948年2月5日,在台北招待所成立台北扶輪社(Rotary Club of Taipei),1948年10月9日舉行授證典禮,為扶輪在中華民國台灣的第1社,初屆社長為嚴家淦先生,創社社員有33名。 大陸淪陷後至設置第345地區前之十數年間,這段時期台灣與港澳的扶輪社為未列地區的扶輪群。 為管理上之需要,自1951年7月將台灣與港澳的扶輪社為一個單位,設置行政顧問,代替設地區總監,每年度指派此地域之社員一名擔任行政顧問,負責管理這些扶輪社的連絡工作。
開始設置地區時期:
目前台灣概況: 在2015年4月時,全台灣共有692個扶輪社,35,036位社員;在2018年3月時,全台灣增加到共767個扶輪社。 2017年7月:台灣的七個地區再獲國際扶輪理事會批准重劃為十二個地區:
|
台灣12地區地區疆界說明 |
|
3461地區 |
台灣-台中市 |
3462地區 |
台灣-台中市、彰化縣、南投縣 |
3470地區 |
台灣-台灣南部部分區域,包含雲林縣、嘉義縣、台南市及澎湖縣。 |
3481地區 |
台灣-台北市、新北市 |
3482地區 |
台灣-台北市 |
3490地區 |
台灣-花蓮縣、宜蘭縣、基隆市、新北市。 |
3501地區 |
台灣-新竹縣市、苗栗縣、桃園市 |
3502地區 |
台灣-桃園市 |
3510地區 |
台灣-台灣南部部分區域,包括高雄市、屏東縣、台東縣市。 |
3521地區 |
台灣-台北市 |
3522地區 |
台灣-台北市 |
3523地區 |
台灣-台北市 |